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

第1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解决资金问题,因此,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改革内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改革

一、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

(一)银行业务面窄

银行业务尤其是金融业务是整个农村发展的依靠,金融体系的建立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的目前发展阶段,进行有效的金融改革是建设的重点。在目前阶段,国家的政策对于农村经济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财政上,对于农村有着很大的政策倾斜。在金融体系的建设上,政策的帮助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农村十分需要进行金融的帮助和助力,作为国家规定的唯一政策性银行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的地位还是其他银行无法取代的。在农村的建设上,农业发展银行面临业务单一的境遇,这是农村发展的瓶颈也是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发展建设的时间段,对农民农业进行贷款或者其他的资金帮助有利于农村建设的快速进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萎缩

农村的市场规模有限,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操作,商业银行的利益因为市场的原因,在农村的发展前景并不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也是选择逐步的退出农村这个天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到现在,商业银行的数目呈现逐渐减少的局面,在商业化和银行市场化的局面下,农村的建设陷入一个困境,改革的速度不如商业银行在城市的发展。在撤点合并的过程中,乡村级别的商业银行更加减少。在农村的建设中,银行的员工对于偏远地区的生活环境也是在心理存在畏难和其他情绪,工作的积极性还不高。在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员工的待遇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客户的介绍开发上,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政策关注。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农民存款行为较多,其他金融行为较少,业务开展有限。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实力有限

在商业银行逐渐淡化退出的市场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的实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对于农村市场而言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造成市场被一家银行所垄断。在农村进行的建设因为银行资金的缺乏存在一定的困境,对于政策规定建设的一些项目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在自身的定位上,银行的定位还不够准确,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商业化运营的开展上,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城市的银行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市场的开发及其他业务的开展上,农民的积极性有限。在自身的建设上,农村信用社因为竞争不足,自己在农村的地位比较稳固。在其他行业进行改革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实力也收到一定的影响。对于银行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建设资金不足,经营实力存在不足,建设的关注度不够等等都要有着很大的限制。在逐渐激烈的竞争面前,进行自我内在推动是一个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二、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建议

(一)合理定位农村金融

不管是金融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进行适当的政府管理和有效的市场化发展是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政府的关注和指导曾经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开办和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些却有可能对农村银行的商业化起到一定的束缚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能力。政府指导下的金融体系有着很好的推广和具有很大的权威指导性,农民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有着天然的好感。在金融行业这个特殊的领域,进行此类建设是农村金融合作或者改革的出路。在农村的金融改革中,政府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放开整个的金融管理,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引导银行和农业金融发展。在农村金融的定位上,要有着准确的定位,避免失去效益和公平。

(二)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数目的减少与整个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在不断进行的建设上,发挥农村自身的金融优势。在建设农村的过程中,社会要对金融体系进行深入的重新构建,在商业银行机构减少的大背景下,发挥农村金融自身的创造性,在农村市场逐渐扩大的现实中,进行更多的金融合作。对农村和农民的支持上,民间自发行为的金融帮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经济合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保证体系建设更加的完善,金融环境更加有利。

(三)改善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环境的建设和改革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进行指导,还要在市场中进行自我的更大规模的建设,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依靠政府。在金融体系的自发市场竞争保持和微观主体的发展上,要对农村金融形成更多的保护。对于农村的农户和民营企业,要实行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金融政策,让农村的发展有更好的金融保障,改善目前的金融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整个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也需要在不断的深化中,关注农村市场。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上,服务要更加的周到,对于农村的扶持也要逐步的加大力度,把农村的政策性指导改变到自我要求发展上。对于农村出现的民间金融行为和农村信用社,都要给予合理的关注,促进竞争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胡晶晶,汤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6(09)

第2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农村信用社 策略选择

一、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一)新农村建设为信用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首先,稳固农业基础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这对信贷的需求量会不断猛增。

其次,缩小城乡差距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人.导致了农村公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所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对金融配套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周期长的金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此外,城乡统筹发展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涉农产业升级、农业改造中需求多样化的金融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

1.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目前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业银行也只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集镇设有营业网点,并且业务范围受到限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分支机构,随着传统业务发展壮大,新业务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主力军的地位逐步体现,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空间。

2.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经验。农村信用社虽经历了多次管理体制的变革,但是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始终没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在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内控制度上都作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并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

3.有一支比较成熟的员工队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虽然整体而言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业务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但他们多是农村本地人,与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农民的信赖。他们扎根农村,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对农村各种信息看得准、反应快,为农村信用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4.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作为稳定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化险责任,促进了农村金融稳定。随着全力推进创建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活动逐步构筑了农村信用社会的根基,这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

二、农村信用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逐步退出,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残缺

近年来,农村的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在乡镇一级已没有机构。目前维持农村一线的金融机构仅有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而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又受人员素质、自身硬件设施建设等因素的限制,结算服务,银行卡发展滞后,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服务有限。

(二)信贷投放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仅靠农民自身实力,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要想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在贷款投放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及不相称,信贷投放很不稳定,波动较大。二足农村信用社经营策略调整滞后。大额贷款难以满足。据调查,目前农村用于种植业,春耕生产等小额贷款需求,已基本趋于饱和状态。而农户真正需要的创业、经商、购买大型农用机具、养殖等大额贷款,却很难得到满足。

(三)费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过土,存在较土的经营风险

资本金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其信誉和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补偿风险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保障。目前农村信用社资本规模较小,股金筹集困难,又长期不注重资本积累,资本金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上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资产安全性差,资产形式单一;没有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流动性弱。农村信用社资产经营中蕴藏的巨大风险,严重制约着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影响信用社的支付,甚至危及生存。

(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户偿贷能力低

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农业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特殊产业。农业项目周期长,反应慢,适应市场能力差,又受限于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而农民作为经营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接受较慢。农村经济,十分脆弱、原始、粗放,规模小,积累少。“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对农村信贷投入的风险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赢利性的金融企业,它在发展业务时首先考虑的是利润。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的农户偿贷能力低下的问题,成为阻碍信贷市场扩展的重要原因。

(五)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素质在金融机构中较低。信用社受过中、高等教育的职工比重较小,有些人甚至没有高中学历,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员工的专业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总体偏低。员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存在差距。管理人员的决策、指挥、创新能力不够,知识老化,缺乏综合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支农新理念,大力推迁新农村建设

一要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三个方向”。坚持“三农”方向,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的银行、农村的银行和零售银行”,切实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坚持市场化方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双赢”方向,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控制信贷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效益,达到社农“双赢”。二要确立信贷新投向,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现代农村转变。要转变支农新策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经营活力

肖前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创新,但有些方面还不适应经营发展和业务发展需要,很多困难和问题的存在还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农信社存在着与农行脱钩时间短、自身底子薄而包袱又沉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大,因此转换经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一整套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服务农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三)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主动融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搞好信贷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要适当提高小额农贷额度,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积极试办和完善大额农户信用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满足当前农村日益增加的大额贷款需求。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社团贷款、各种权证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二是完善信贷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贷款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适当增加基层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基层农村信用社单笔贷款审批权限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确定,增强基层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四是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区别不同贷款对象而执行不同的利率水平,以吸引不同资质的客户前来贷款。特别是对信誉好、效益好的龙头企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减少其融资成本。五是积极扶持优质客户群。对信用观念好、资产负债率低、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优质客户群,农村信用社要适当提高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加快贷款办理速度。六是提供优质支付清算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从而建立农村现代化支付系统,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大力发展银行卡等现代支付工具,不断探索保险、证券、委托理财、信息咨询服务等新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四)完善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加强信贷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分级审批操作程序,推行额度授信管理,加强信贷基础工作,全面强化贷后管理。二是在会计结算操作过程中应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加强结算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由上至下的日常检查管理组织体系。三是在审计监督上,应坚持真实性审计、内部审计、信贷风险评价等工作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抓好整改。

(五)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对基层信贷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信用社员工的素质。作为一个信贷人员,其职责绝对不是简单的放款和收息,而要加强与农户的联系,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这就需要信贷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文化、社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必须了解致富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各种信息搜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分析能力,并及时提供信息给客户,使客户受益;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对农业运作过程中的简单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处理,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资料;有综合的协调能力,能够接近群众,和农民打成一片。农信社员工素质的提高必然能促进农信社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

(六)积极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各类信用共同体

培育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信社可以利用自身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优势,以信贷为纽带,努力培育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创新信用合作机制,把专业化发展中利益各方组织起来,形成信誉共同体。加强与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各类基金组织、专业协会、担保公司等新经济组织的合作,形成各类信用共同体,开展贷款业务,解决农信社贷款难和农村分散经济难贷款的矛盾,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第3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村融资;土地经营;动产抵押;农产品浮动抵押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现状分析

在现代社会,第二、第三产业正在不断的发展,而农村不管是现代化建设还是经济发展都是相对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以归咎于农村融资问题。而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首要原因是农村地区抵押担保方式有待创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的有效担保物不足及发展缓慢,导致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经济难以继续有效快速发展。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农村融资抵押担保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

根据2015年3月湖州统计信息网的信息,得出虽然湖州市的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上涨,但是他们的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不大[1],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财产性收入比重小。并且从相关新闻报道上发现湖州市的金融办和市政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而不是农村居民融资抵押担保方式的问题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农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绝大多数禁止抵押,宅基地不得抵押。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地随房走”、“房随地走”抵押机制的逻辑推论,村民建筑于宅基地之上的房屋也不具有抵押权。此外,土地流转的程序、内容、行为等不规范,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存在顾忌。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农民融资更是困难重重,想要获得资金首先就是要冲破法律瓶颈,完善法律制度。

2.市场体系不健全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体或个人股权的转让都需要成熟的交易市场才实现,然而农村的市场体系不像城市那样健全。由于市场的金融运营水平不够高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同时也限制了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村的信贷成本相对较高,农民不敢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深入了解关于融资这方面的信息,这反过来更是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难度。

3.贷款需求不一致

首先是农民贷款需求具有季节性,这与他们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关。尤其是春季,需要的资金投入数目较大,而在秋季则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农民贷款的需求也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是农民贷款的用途较为复杂,而城市的企业贷款用途相对单一。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农民的角色多变,资金用途也难以明确,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很难区分类型和用途[2]。并且,农村居民的的金融意识不足,缺乏融资理财意识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三、应对的措施

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新闻热点,发现历年来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农村融资抵押担保方式这一块上进行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很多措施都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这些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用动产抵押。动产抵押被定义为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作债务履行担保的动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予以变价出售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动产抵押基本上具备了不动产抵押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而且比不动产更有灵活性,所以本人认为一旦动产抵押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地区,那农村融资问题也就能相对简单一些了[3]。

二是使用农产品浮动抵押。农业种植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并且在农村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农产品。如果农产品可以用来融资抵押担保的话,那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必能向前迈一大步。[5]浮动抵押允许以还没有收获的农产品作为抵押物,这就使农民在既需要资金播种又没有存货抵押时也可以解决融资问题[4]。当然,很多学者表明农产品浮动抵押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其今后可能成为金融机构创新的突破点。

三是创新担保制度。首先要规范农村地区融资抵押贷款担保的操作流程,并且结合当地特色,可以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用耕地产权市场以及耕地转让市场等。政府需要积极出资来兴办各类农业担保机构,强化农业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5]。还可以通过减小农村担保机构的税收负担,使得这些本应作为税款上交的资金转变为其资本金或者风险准备金。

四、总结

湖州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农村的融资问题亟待解决。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创新融资抵押担保方式来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一定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反过来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成熟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015年1月,湖州银行“房票贷”业务的推出,有效的拓宽了农村居民的融资渠道,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问题,使得抵押和担保变得简单,还帮助农民们充分的使用了静态资产。这一政策不但促进了湖州银行在农村市场业务的拓展还促进了湖州市的城市化的建设。[6]所以说农村融资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突破法律瓶颈、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创新农村融资抵押担保方式来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不但能缓解农村地区贫困还能为增加就业机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湖州信息统计网.

[2]秦红松.农户贷款担保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张静.农村金融市场担保方式创新――基于湖北的实践[J].中国金融,2010,02:77-78.

[4]高文丽.农村金融市场动产担保方式创新实践及思考[J].武汉金融,2010,02:52-55.

第4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国内银行竞争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对象和战略位置的特殊性,其电子银行业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

0 前言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根据依托形式不同,电子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电子银行是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短信服务、支付平台、中间业务平台、收台、短信平台和客服中心等,狭义电子银行则专指网上银行。

农村信用社是城乡建设发展中的金融主力军,以营业网点多、产品贴近“三农”为优势,立足农村金融市场。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电子银行业务在农村信用社得到大力推广,不仅使农村信用社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而且赋予农村信用社新的生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也在适应农村市场需求、方便和服务农民生活、搞活农村市场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电子银行业务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农村信用社利用该契机推出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虽然同其他银行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市场份额低,发展速度慢,但在适应农村业务发展需要、扩展经营发展、创新使用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增进优良客户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通过相关调查信息预测,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会翻番,总人数将高于6.5亿人,而这部分人群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村地区。所以,在农村地区开展银行电子业务前景非常乐观。

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和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在电子银行业务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客观问题:如农村居民对电子银行业务认可度低,农村地区电子银行业务基础配套不完善,农村经济落后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如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较晚,属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地域性不通兑问题;营销机制不健全,柜员无主动营销意识;科技力量落后,硬件设施欠缺;宣传营销推广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高;功能有待完善,特色产品较少;培训链条断裂,专业人才匮乏等。这些主客观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逐渐遇到发展的瓶颈,出现对其他存贷款业务的带动能力弱等不协调局面,而存贷款业务对电子银行的依托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子银行业务亟待发展。

2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2.1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用社的健康长远发展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无线信号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科技信息环境,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合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要依靠政府加强农村教育,普及新观念和新生理念,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和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和培训,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认可并学会运用电子银行业务,力求让客户真正感觉到电子银行业务的方便快捷,从而为农村信用社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客户和忠诚客户。

2.2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产品创效能力

业务需求与开发的衔接度不高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产品研发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一是要业务部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本身定位出发寻找适合城乡群众的理财业务;二是需要专业研发人员与业务机构保持联系,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研发;例如,面对农村市场手机使用率高于电脑使用率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可以走“手机银行包围网银”的战略方针,首先大范围发展手机银行,改无线上网扣款模式为免费电话验证或短信验证扣款方式,简化操作规程,方便农民使用。三是配套研发电子银行风险监控系统,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增强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信心。

2.3 不断提升团队素质和客户服务水平

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研发人员的稀缺和营销人员素质较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因此,要不断调整自身营业理念,储备大量高素质人才,提升整体团队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客服中心建设,提升一线员工的服务质量,使其深入了解所推广产品,还要推动客服中心与互联网、多媒体、通讯报导实现完美结合,建立健全客服中心管理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2.4 建立考核机制,加大营销力度

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建立营销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经营的推广进度。农村信用社经不断加大员工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勤学习、通业务、善营销的业务拓展团队。同时可以让员工引导客户进行业务体验,言传身教为客户推广农村信用社新的电子银行业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日益活跃,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面临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因此,应通过多种手段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在城乡之间的推进,为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和服务“三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史春英,云莉.对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第5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9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1],国家教育部公布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之多,比2011年增加39万人。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如果算上往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还要进一步增加。然而,受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率缓慢下降,就业市场也不景气,表现在2014年的就业岗位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到15%,就业率也就随之一降再降。摆在大学毕业生们面前的困难在于,一方面是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就业保障。我们随机在周口市两所高校的本、专科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对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显得可望而不可即。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更加艰难的是这种形势还可能持续数年,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

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因此,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与难点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名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毕业,如果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弥补当地经济建设急缺的人力资源,还可提高当地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针对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出现的共性问题从地方政府政策上以及大学生的自身定位方面进行探析。

1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难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还是停留在刚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实际的难题,诸如国家政策层面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的鼓励不足;地方层面落实不到位;大学生自我思想认识不清晰等。这些困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11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

大学生在就业时期通常都是靠个人或父母等渠道来收集就业信息的,寻找就业途径。然而,我国现阶段有关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宣传十分有限,像自主创业、三支一扶等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地方性就业政策,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具体内容及条款,或只是粗略了解,也不清楚如何申请就业帮助。此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可操作性不强。

12大学毕业生职场自我定位不清晰

高房价、低生活水平、缺乏归属感和幸福感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奋斗的大学生们。“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栋房”,这是大多数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他们觉得经过个人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跳龙门”的愿望,可以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大专毕业生回县里就业的要更多一些,主要选择对象是在企业发展,但是,如果当地工业经济并不发达,工业生产企业少时,就无法容纳众多的毕业生。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3就业指导培训实践性不强

虽然大多数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实际求职技能方面几乎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训练,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往往在就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现个人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了就业的“结构性过剩”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积极投身基层和西部建设,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就业。

2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对中国这样一个还有广大内陆地区和农村市场需要全面开发的经济体来说,高端与低端劳动力呈1∶10的结构,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对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供求结构失衡,市场布局失衡,产业组织失衡,以及资金、技术、人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失衡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1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极大影响,教育致贫、读书无用等不良负面情绪在农村不断蔓延。解决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不仅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2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引领知识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参与,如果农村不能有效聚集高素质人才,新农村建设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大学生经过三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能学以致用。大学生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路。而且,他们经营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不仅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通过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新的管理方法和市场信息来引导、示范、带动促进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去自觉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科技附加值。

23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三难”问题农村是中国历来最广阔的就业渠道,是有效释放就业压力的“安全阀”,也是改革开放30年以后,最迫切需要人才的地方。有些农村儿童因为当地教育质量差,想方设法到城市就学,造成不少农村-🔥js1996注册登录无生源而关闭或合并,导致“上学难”。“上学难”的症结在于缺乏高素质师资。“看病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经过基本教育的医生和护士,“获得农业技术和信息难”则源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甚至缺乏会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无疑可以大大缓解这些问题。

3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研究

31政策制定和实施要以人为本与提高效率相结合

首先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制定一些鼓励就业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来看,我国制定的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是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采取的应急措施,明显滞后于经济环境的变化[2]。其次要真正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能全面深入了解现阶段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使大学毕业生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各种优惠,进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面向最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农村就业。例如,可以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在当地县市从事个体经营的,在一定期间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供生活补贴及医保和一定的交通补贴;通过降低注册门槛、税收优惠、创业资助等方式来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创业,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竞聘村官、科技种田、现代化养殖等工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同时兼顾效率优先。

32地方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定位

返乡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一种选择,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返乡大学生群体人数逐年增加,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中去,如何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就成为地方政府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注意深入调查返乡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另外,要求政府职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去实现职能的分解和重组。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33坚持重点扶持,优先帮扶返乡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发展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是初涉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更需要重点扶持、优先帮扶。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对返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创业扶持活动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实行“创业导师制”,突出资金扶持,协调金融机构以及团委等群团组织,多渠道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

如何让大学毕业生回得来、留得住,是返乡大学生能扎根基层农村的前提。不仅仅要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还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一条龙”的帮扶,搭建创业孵化园、互助社等平台,让大学生抱团创业就业;建立和完善返乡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帮助解决医疗保险、安居住房、子女上学等热点问题,提高其回乡发展的吸引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尽快将返乡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培训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将大学生的就业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进行对接,这既可以吸引到高校毕业生,也能弥补当地经济发展所急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对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优化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改善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1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其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的服务和管理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汇集农户的实际需要,利用采购招标等形式来降低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成本,从而降低农户的生产生活成本。而农民收入的提高会促进消费需求的上升,从而带动国内需求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在网络信息的引导下可实现专业化生产,产生各种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等,逐步从个体经营转变为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整体的科技水平。科技含量的提高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出路,而网络可以提供廉价便捷、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服务与科技信息,有效指导和解决农民的技术难题,实现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目前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调整种养殖结构,这也是如何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安排生产的问题,而网上虚拟市场具有将事后调节变为事先调节的功能,网站可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技术与市场供求信息,加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减少因盲目生产而造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2.1提高政府信息化意识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不断更新农业信息网络的内容,为农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系统化与必要的信息支持[1]。国家和省级网站应该对农业信息内容加以充实,构建科学的农业信息系统;县乡应该积极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信息的宣传指导与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一定的技术与信息支持,促进农业经营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盲目生产经营。

2.2加强信息源建设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围绕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加强农业信息源挖掘与开拓,做好信息采集与整理工作,做到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促进信息适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提高,有效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加以盘活,发挥资源的作用,加快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构件系统完整的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促进农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如农资质量监管、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业资源信息等,并加强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形成网络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检索平台。

2.3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使用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加以约束,促进网络利用率与可信度的提高。随着网络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不仅会增强网络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农业信息网络高效、省力、省时等特点,进一步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

3结束语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有数量的信息资源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从而创设有序的农业信息化空间,促进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实现农民的增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一、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引导农民定点屠宰、集中销售。

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从事屠宰业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具有分散性、世袭性、不自觉性、文化水平低等特点。针对农村屠宰从业人员这些特点,*工商所建立健全引导机制,灵活运用必要的引导手段,如采取上门宣传、开座谈会等形式。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协调领导下,引导分散的屠宰从业人员定点屠宰,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工作,确保屠宰质量(以生猪为主),从源头上确保了流通肉类食品的安全。

此外,在*县*集镇,*县*工商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引导从事屠宰业的农民进入集贸市场设摊点进行集中销售,并在集贸市场中给予一块专门销售专区。*工商所在辖区其他相对经济繁荣的乡也实施了同样的引导机制。

这种引导机制的建立及实施,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农村屠宰业成为良性“循环经济”。

*县*工商所现辖四乡一镇,*国道横穿*公里,*高速*公里,两个服务站,素有“*咽喉”“*门户”之称。过去关庄镇的屠宰业,由于从业人员过多,无序竞争,加上市场场地太小,无法容纳*名屠宰从业人员,不仅镇容收到影响,而且无照经营、强买强卖现象严重,屠宰从业人员也很难赚到钱。对于这些问题,*县*工商所加强行政指导,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手段,如讨论会,调查并征求意见活动等,将他们组织起来,科学合理地分成*组,五天制分班经营。屠宰从业人员每月只要上*天班,剩余时间屠宰从业人员可以自由调配,如做其他生意或者忙农活。随着屠宰从业人员的控制性增加,*省*县*屠宰业也得到科学健康地发展,形成了农村良性“循环经济”。

三、致力人本工商,“人性监管”屠宰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在监管屠宰业及屠宰从业人员的过程中,*县*工商所在实际操作中创新并凸显了人性化监管方式。比如针对屠宰业无照经营等违法现象,*县工商所首先责令其改正,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法经营,只有在逾期不改正的情况下,才给予行政处罚,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截止*年*月,该所回访屠宰从业人员*户,*户已改正其违法行为,没有收到处罚;又如针对屠宰业农民普遍法律素质差、工作不易做通等特点,该所组织人员上门宣传,把法律知识服务上门,并适时召开座谈会、交流会,使监管工作步入了人性化。这些措施受到了该所辖区各个体工商户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四、积极培育、规范和繁荣农村屠宰市场,搞活农村流通。

*县*工商所在规范农村屠宰市场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撑和保障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质量放心的屠宰市场体系,活跃繁荣了农村市场,搞活了农村流通。

第一、认真清理屠宰从业人员主体资格,严把市场准入关。该所首先从经营主体入手,对辖区内屠宰经营户实行“质量控制、合理布局、规范经营”的方针,采用了人性化监管与法制化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使市场主体得到了规范。到*年*月底,辖区内有照屠宰从业经营户*家,持照率达到了*%。

第二、实行专组巡查和管理制度。该所在屠宰市场日常管理上实施专组巡查和管理。每天对市场进行全天候巡查,对屠宰质量安全状况(以生猪为主)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根据农村季节性特点和特殊时节,适时组织专项检查整治。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该所在“春节”、“五·一”、“十·一”、“元旦”、“中秋”等节日前,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农村屠宰市场秩序。特别在农忙季节,过大年前这种特殊时节,确保了市场消费安全。

第四、积极处理投诉,提高群众参与度,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屠宰市场的监管合力。*年春节前,有群从来该所反映,他买的猪肉有注水的嫌疑。该所组织人员立即展开调查,发现有两组屠宰从业人员每天凌晨*:*至*:*在定点屠宰场往生猪肉注水。该所人员协同派出所、动物检疫部门在定点屠宰场蹲点守候,当场没收了注水猪肉,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

第8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业电子商务 F2B

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早在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农村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无疑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我们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农业平台中参与竞争。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2009年这个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10%,并且该市场在未来几年需要新的企业模式诞生才会有更高的占有率。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市场已经处于发展阶段。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探讨》商场现代化[J],2009,3:124~125吴卫南研究结果显示,到2015年,该市场将会发展到5000万元。我们认为在此期间市场中的竞争局面应是维持发展。影响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计算机成本下降,农村信息化普及,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必然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在这个电子商务领域中,发展前景最广泛的是B2C领域。在企业个人电子商务步入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电子商务既有空白,又是机遇。

吴卫南教授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说道,现如今电子商务领域对于企业模式开发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由于现今中国农村市场的电子信息化的还相对落后,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将来面向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鉴于如此广阔的市场,必须要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去应用,而F2B农业电子商务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开发的全新商业模式。F2B(Farmer To Business)农业电子商务是指,立足于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借助政府的力量,将农民与企业直接连接,缩短产品的供应链,以实现双赢的目的,同时作为第三方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广告等盈利方式获益,最终实现三赢的模式。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所处位置得天独厚,最有能力使大型的农产品收购商与电子商务平台相互合作共同打入现有的农业行业中。由于交易量的大量增加和需服务覆盖面的扩大,这种合作具有快捷性,即时性和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绝对优势。目前,在该领域的其他网站也面对着挑战,比如资金短缺,信息量匮乏和推广困难等。

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要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规范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即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电子商务信息流,使供需双方的市场信息得到无缝链接。我们立足于三位一起的发展战略,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农民本身的资源,利用信息站,农村信息员,志愿者等一系列资源,做到无缝链接的信息流,以此做到信息畅通。

三、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策略分析

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需要特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去运营和管理,作为创新模式下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正确处理与政府、农民的关系,真正实现各方的多赢。

(一)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至少提供以下7种服务:1农产品供求信息,2科技信息,3农业新闻,4政府农业政策,5专家在线咨询,6农村信息查询,7在线实时洽谈。

各服务相关职能:

1、农产品供求信息:在厂商与农户之间建立连接,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农户提供农产品与厂商的需求相对应,信息一体化,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直接的途径。

2、科技信息:与农产品方面的相关专家以及前沿领域的研究专家密切联系,为农户提供创新方面的科技信息,使他们的农产品达到品质、产量等各方面的全新突破。

3、农业新闻:与农业、农产品相关的高新会、洽谈会,及时高效的提供给农户,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信息、农业新闻。

4、政府农业政策:与政府直接联系,得到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政府新型的农业政策,企业可直接告知农户并使他们清楚的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5、专家在线咨询:聘请农业前沿领域专家直接服务农户,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咨询及扶持。

6、农村信息查询:农户对网络、电子商务的使用不甚了解,本公司将在各个村子下设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查询全方位的农村信息。

7、在线实时洽谈:帮助农户掌握全面的技术信息,让农户与厂商通过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络在线进行交流、商谈,使双方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交易。

(二)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流程:

1、确定初期服务示范地并具体实施。搜集西安市长安区各乡镇的农村信息,包括名称、具置、相关政策、信息化普及情况、主要农产品以及交通运输状况。

2、对当前收集到的农产品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农产品的种类、价格等各方面进行完备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3、采购厂商信息,与厂商进行各方面洽谈与协商,搜集厂商求购产品信息等各方面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他们提供与他们需求相吻合的农产品。

4、锁定一个乡镇作为重点试验镇,取得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向各村传达我们搜集到的商务信息。

5、将农户的供给信息与厂商的需求信息进行联接,厂商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厂商亦可以为农户扩展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更广泛的销售扶持。

6、农户与厂商进行在线实时洽谈,最终达成交易。

四、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市场与销售分析

1.市场计划

厂商(采购者)和农户(供应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相联系,企业通过政府政策协助,社会因素导向和志愿者开发团队实现模式的运转。

2.服务的市场总计划的基础因素

综合考虑社会、政府、商家在此模式中的地位与发挥作用去全方位的促进与发展F2B服务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企业应致力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和广大基层农民和的切身利益建设。投资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发展与推广,提供全面、快捷、本土化的信息化服务。积极响应政府政策,集机遇和挑战与一身,以建立农户与农产品采购商之间的诚信度。这样的本土化服务将能竭力为基层农户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农产品销路,同时在促进农村信息化普及的同时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厂商和农户的利益损失问题。企业可以借助来自-🔥js1996注册登录、社会爱心人士等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协助农村的信息化普及,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五、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市场推广分析

前期主要推广渠道:

1.随政府科技下乡宣传推广:

随着村村通等一系列方便农村的惠农政策下,科技信息正在农村逐步推广。鉴于此,积极与政府下乡相关机构部门沟通合作。让志愿者帮助政府宣传科技同时宣传电子商务的实际好处。让农民切身享受到电子商务信息交流平台他们带来的实惠。

2.志愿者下乡宣传:

定期的组织志愿者去农村,发放科技信息,并通过他们让农民知道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知识。实现从开始的口头、免费传达供求信息,让农民取得实惠,让后期网站平台成熟后的厂家广告收费及交易收费制。

3.农村信息员培训:

鉴于全国正在大力普及农村信息化的背景下,如此良好的政策,政府和公司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发展战略。农村信息员的招收无疑我们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前期企业可对农村信息员进行免费的培训,首先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我们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农民战略,将他们纳入宣传推广团队。等信息员回到农村后,可以起到名人效应的效果,通过信息员的讲解宣传和献身说法班的榜样作用,该企业一定可以很快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

4.农产品采购商及提供商代表团:

由于农产品采购商与供应商代表着我们服务中的最重要得两个参与方,所以我认为他们将是企业最真诚的服务代言人,只要他们真正从提供的服务中获益,那么企业服务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推广。

当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须开拓市场联络和公共关系。重点联系下列各部门:主要贸易刊物的编辑部门,商务和农产品供给需求商.除此以外,企业应继续扩展志愿者团队,以建立更强大的公司后备军。

六、F2B―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新趋势

目前国内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并未适应现在的市场,如金农网、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等网站主要提供科技信息、农业新闻、政府农业政策等服务,仅仅为信息网站,没有在现实中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问题。

而通过F2B构建的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大的农产品收购商联系并进行交易。一方面由于交易链条的缩短,可以扩大农民的收益,使他们的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健全农业市场的秩序,维护市场公平,从而健全我国的农业市场。企业可以发现F2B带来的服务能够实现他们的切身利益,通过深入的推广,农民可以真正了解到实时有效的供求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利润。另外,市场推广深入有效,原因是拥有庞大的志愿者团队支持,既为社会进了社会责任,又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立足于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真正让电子商务走进农村,为农民谋福利,为企业创利润,为政府分忧愁。也因此必将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艳榕,邹勇.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07(10)

[2]朱君璇.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M].农业经济,2008(11)

[3]谢恩宏,石宇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趋势[M].电子商务,2010(10)

第9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调查问卷;建议

一、研究背景

1、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从获取信息和信息应用的角度来看,城乡信息技术鸿沟是加深二元结构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发展,不仅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化解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目前,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不断扩大,使用率得到一定提升,可见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3、研究意义

陕西省洛南县麻坪镇山地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与外界信息沟通较为闭塞,与此同时麻坪镇农特产品、旅游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必定能在日后作为麻坪镇发展建设的有力工具。在电子商务开拓方面有三点重要意义,首先是发展麻坪镇乃至中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可以解决普遍存在的农业信息闭塞的问题,为农业发展进行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其次是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尽量在销售方面缩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互联网能为农村提供这一交易平台,帮助农民主动地选择有利市场进行销售;最后是方便麻坪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在交通较为不便的情况下,拓宽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创新了购物方式,能够更好的服务农村居民生活。

二、问卷数据分析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

1、麻坪镇互联网发展及使用基本情况

从调研数据可以得出,麻坪镇拥有电脑户数比例和上网户数比例在逐年提高,表明该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然而综合历年来的趋势来看,当地上的互联网普及率明显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麻坪镇电商发展与应用情况

从调研数据可知,不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占比最大,为46%;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次之,占26.7%;听说过但没有尝试过的人数,占25.5%;根本没有听说过电子商务的人数占比最少,为1.9%,这些数据说明网民的网购意识还有待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3、麻坪镇人口构成特征

由统计数据得知,麻坪镇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例最大,为86.8%,这部分人口多为留守人口,农活较多,没有时间接触网络;同时当地人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最大而高学历水平占比极小,这部分人口知识能力水平所限,掌握不了网络的使用;再有当地年龄区间为4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40岁以上的人口中接触网络的人数比例非常小,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年龄相对较大,思想保守,没有多少上网的意识,没有意识到网络带来的便捷。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该地区的目前互联网发展状况较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4、麻坪镇网民上网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麻坪镇网民上网行为受生活作息规律的影响较大,网民多在农闲休息时间上网。麻坪镇居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居多,过多的农业生产活动说明农业占据了农民大部分时间,导致农民上网实际的减少。同时,当地网民在家上网的人数占总网民人数的比例较大,占上网总人数的72.7%,并且绝大多数的网民选择手机上网(占到80.7%),几乎没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也说明上网设备比较单一。当地居民上网的频率较高,有52.8%的网民是几乎每天都上网,19.9%的网民是每三天上网一次。这一数据说明当地的居民对网络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5、麻坪镇网络设施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得知,麻坪镇的网民以使用4G和3G手机网络信号为主,主要以4G信号为主,占到了84.1%,使用的月流量大多数在100M以上,占到了69.6%。从使用有线网络的网络用户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网民每年的网费大体在500-1000元这个范围内,相对于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来说,这个价格有点略高,但只有4%的网民对网速感到满意,说明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较高的网络费用并不匹配。

6、麻坪镇电商发展与应用情况

由数据可得,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只占到26.7%。在使用网购的网民中仅有10.3%的网民逛购物网站的频率达到了一周一次或更多,说明麻坪镇网民的网购意识还有待提高。再者,有57.9%的网民有明确的购物需求时才会网购。据此可以看出,当地网民逛购物网站的频率总体不高且消费行为相对理智,目的明确。由于麻坪地区多山,交通不方便,快递服务沉淀不到位使得网民对物流产生不满。据统计数据得知,在所调研的网民中,对于发快递方面,59%的人表示“不可以方便收到快递,要到指定地点才行”,占比最高,其次认为可以叫到家的人数较多,占比24.8%;认为几乎不能叫到快递的人数最少,占比5.1%。进一步说明了该镇的物流体系不完善。

三、解决办法及对策

1、积极拓展农村网络市场,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我们注意到,当地的网络设施建设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对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地的网络发展还是较为缓慢。所以我们建议政府的注意力还可以放在扩大网络的覆盖率,降低网络的使用门槛。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可以推出使用农村市场的网络设备。此外还可根据当地网民的上网习惯,运营商可以设置专门的适用于农村生活作息习惯的网络流量优惠时段。

2、转变农村网民网络使用方式,凸显网络对经济的发展作用

据调研情况可知当地的网民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网络应用也以娱乐类和社交通信类为主。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培训农村网民。正确引导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学习丰富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使该地区的网民的网络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娱乐,能够运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便利。

3、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

在调研中,一些农户提到,对网络并不了解,害怕上当受骗,据此我们认为政府可以与电商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商,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列网络知识讲座,例如防止网络诈骗,网络购物流程讲解等。电商可以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解答农村网民的疑问,帮助他们走进电子商务,了解电子商务,接受电子商务。

4、加强农村地区的快递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良好的环境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当地参与过网络购物的网民,很大一部分对于当地的物流是有怨言的,我们也了解到,当地仅有中国邮政一家可以提供快递服务,大部分网民需要去县城的指定地点才可以取到快递。我们建议政府加大道路交通网的建设,为快递网络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快递公司和电商对此类的山区,可以实行特殊的政策。

四、结语

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现在麻坪镇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麻坪镇地区经济发展加速,且麻坪镇拥有电脑户数比例和上网户数比例在逐年提高,其互联网发展前景可观。当地居民结构特征方面多为小孩及老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其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都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限制。同时,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居多,用电脑、手机上网用户需求少,市场很小。由此带来的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又很难带动当地互联网基建建设的投资。当地的物流体系不健全也限制着互联网及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当地政府及电信部门能运行商已有了非常有规划、适用的发展方法,分析清楚原因,对症解决,运营商与当地合力,再有电商把握好方向时机,当地互联网与电商发展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李铎,王茜.农村电商成平台新蓝海,六成订单来自移动端[N].北京商报,2015.4.9.

[3]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状况调查报告书[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4]徐方.农村互联网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59-60.

[5]李伟.加快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关键性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创建研究[J].现代交际,2013.10.6-7.

[6]陈锋.互联网在“三农问题”中的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7]张宝芳.农村网络的普及意义及发展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7.94.

[8]刘伟.破解农村互联网发展主要制约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02)100-102.

[9]魏甜.电子商务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及建议[J].经贸实践,2015.07.94-95.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
相关期刊推荐
精选范文推荐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