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

第1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鲁西地区

鲁西地区夏玉米种植面积占夏种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这就要求农技人员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切实指导好农业生产。现将茌平地区夏玉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如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聊玉18等适合该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1]。

2种子准备

2.1种子精选

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

2.2种子处理

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一般1 kg种衣剂拌种50 kg,用种衣剂处理时要充分搅动、拌匀,使种衣剂在玉米种子外层形成均匀薄膜。种子包衣处理在播种前3~5 d进行,待种子外层药膜(种衣膜)固化变硬后再进行播种。

3播种

3.1播种方式

荏平区夏玉米一般多采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轮作制,生产上常见有2种种植方式:一是冬小麦与夏玉米两茬平播。冬小麦在6月中上旬收获,小麦收获后立即播种夏玉米,玉米在9月底10月初收获,10月初至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二是冬小麦套播玉米。冬小麦套播玉米一般采用带状种植,3行小麦,1行玉米,小麦行距15 cm,玉米预留行30 cm,种植带宽60 cm(小麦30 cm+玉米30 cm)或6~8行小麦,2行玉米,带宽150 cm(小麦100 cm+玉米50 cm),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机具和种植习惯灵活调整带宽。冬小麦播种与收获期同两茬平播,玉米播种期在冬小麦收获前7~15 d为宜,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共生期不宜太长。

3.2播种期

套玉米播种期根据小麦群体的大小、长势而定,小麦群体大、长势好要晚播,群体小、长势差、苗弱的田块可适当早播。一般在麦收前7~15 d进行播种,以收小麦时不损伤玉米苗及麦收后管理方便为准。麦茬平播玉米的播种期越早越好,可采取免耕直播方式,收小麦后在麦垄中直接播种玉米。为了抢时间早播种,在干旱年份可以先播种,后浇水。注意在播种后要进行适当镇压,把播种沟上土块弄碎、弄平,以利于达到苗全、苗齐。

3.3播种方法

3.3.1机械条播。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前要认真调整播种机的下籽量和落粒均匀度,控制好开沟器的播种深度,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防止因排种装置堵塞而出现的缺苗断垄现象。

3.3.2机械精量点播。使用精量点播机进行点播,每穴1~2粒。

3.4种植密度

夏播玉米留苗密度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5.7万~7.5万株/hm2,叶片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

3.5播种量

一般条播30.0~37.5 kg/hm2,机械化精量点播15.0~22.5 kg/hm2。随着种子质量的提高和机械性能的改善,播种趋于少量单粒精播。

3.6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3~5 cm为宜,土壤干旱而又没有水的条件下,可采用深播浅盖加镇压的方法,使种子处在湿润的土层,确保种子萌发出苗。

播种质量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消灭大小苗作用非常重要。高产玉米田要特别注意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要力争做到播深一致,落粒、覆土均匀一致,不能有漏播和重播的现象。

4田间管理

4.1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2]。

间苗在3~4叶时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4.2灌溉

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水1次,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如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灌水300~450 m3/hm2即可。

在正常降雨年份,降雨量能满足夏玉米水分需要,不需要灌溉。但有一些年份,需要在夏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补水灌溉。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对水肥反应非常敏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每次灌水450~600 m3/hm2。

4.3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1次,10叶展时锄1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开时进行1次中耕松土。

4.4施肥

夏播玉米一般不施有机肥,可利用冬小麦有机肥的后效来满足对有机肥的需求。夏玉米化肥施纯N 120~180 kg/hm2、P2O5 90~135 kg/hm2、K2O 120~150 kg/hm2。在缺锌土壤上施ZnSO4 15.0~22.5 kg/hm2。磷、钾肥全部作基施,40%的氮肥作为基肥,种肥在播种时施入,或播种后在播种沟一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在5 cm以下,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种子与肥料接触发生烧苗现象。60%氮肥在10叶展开到大喇叭口期在根际施入。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时在播种时一次底施。

4.5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1 125 mL/hm2+50%乙草胺1 125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1层药膜,有效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30 d以上。苗期发现点片杂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 500 mL/hm2防除单双子叶杂草,2,4-D、百草敌、宝收(阔叶散)等防除阔叶草。中后期如果杂草发生不严重,可不除草;如果杂草较多,利用机械除草或用有效量300~600 g/hm2克芜踪进行定向保护喷雾。

4.6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化控药剂如生根粉、达尔丰等一般用做种子处理或在拔节前喷施。

5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花叶病毒病、粗缩病、黑粉病、青枯病等,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夏玉米主要虫害有粘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应加强预测预报,根据虫情和历年发生规律,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3]。

6适时收获

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同时,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4]。

7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贺海.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4):30.

第2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辣椒;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秋冬茬;苗床处理,定值

【分类号】:D80

辣椒属茄科辣椒属一年生蔬菜作物,在冬季温暖的亚热带、热带地区可以多年生长。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约在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故别名番椒。辣椒营养丰富,以嫩果或成熟果供食,可生食、炒食或干制、腌制和酱渍等。辣椒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在此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种

选择日光温室秋冬茬红辣椒栽培的品种应考虑两个适应性:一是市场适应性,所选择栽培的辣椒品种从辣味和果型上要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栽培条件适应性,即所选品种要能适应所在地区秋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秋冬茬红辣椒栽培品种主要选用江蔬2号辣椒、红牛、亨椒8号、洛椒4号、湘研3号等。上述品种都属于微辣型粗牛角椒中晚熟品种,前期坐果较集中,抗病性强,适合于大部分地区栽培。

2、茬口安排与栽培方式

秋冬茬红辣椒栽培一般选择在7月底8月初播种,8月底9月初定值,1月至翌年2月连续采收红辣椒上市。秋冬茬辣椒育苗期正处于8月份高温暴雨季节,要培育壮苗,采用上覆盖顶膜并加盖遮阳网的网膜结合的覆盖形式育苗,才能有效地起到遮阳、降温、防暴雨的作用。

日光温室秋冬茬红辣椒栽培要求在地膜、、草帘、草帘上加盖一层膜、大棚膜四层覆盖条件下才可以正常进行栽培。

3、育苗

(1) 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d,消灭种子表面的有害病原菌。然后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烫种消毒15min,在烫种过程中应不停地搅拌,并不断加入热水使其始终保持在55℃左右,以达到充分消毒的目的。为了有效预防病毒病,烫种消毒后再将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 min,捞出用清水洗净。再浸种8-10h,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再洗净种皮粘液,沥干种子表面水分待播。夏季高温育苗,一般不宜催芽后播种。

(2) 育苗床的准备。播种前20d左右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而且连续3年没种过茄果类及马铃薯等茄科蔬菜作物的田块作为苗床。苗床及周围杂草要铲除干净,排水沟要清理好,使排水畅通无阻。苗床每平方米要施腐熟有机肥10kg,深翻细耙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整细搂平后做成1.5m宽的畦面,浇足底水待播。一般每平方米苗床需浇底水25kg左右。667辣椒栽培田需辣椒种子50g,需播种苗床35-40。

(3)苗床处理。为消灭苗床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病菌和地下害虫,一般需进行苗床杀菌、杀虫处理。苗床杀菌处理方法很多,现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一是每平方米床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兑过筛细土1.5-2kg,拌匀堆闷24h,取其1/3作垫土,均匀撒在苗床上,播种后再将另外的2/3药土均匀撒盖在种子上;二是每苗床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0g加200g细土,混匀配成药土,均匀撒于苗床。苗床杀虫处理主要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结合浇底水时泼浇苗床,杀灭蝼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播种。苗床底水下渗后,刮平畦面播种。播种可采用撒播或条播两种方式。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再覆盖1cm厚细潮土;条播时要先在苗床开1cm深的浅沟,沟距8cm,然后将种子条播在浅沟里,覆盖1cm厚细潮土即可。种子播好后,应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保湿,再覆盖草帘遮荫降温。苗床温度保持在28-30℃范围内,促进辣椒发芽出苗。当出苗达50%时,应及时揭去草帘和地膜,进入正常的夏季苗床管理。

(5)间苗除草。辣椒夏季育苗,苗龄只有28-30d,因此一般不需分苗。为了确保辣椒秧苗在苗床里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当幼苗子叶平展以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将拥挤的双棵和长势不良的弱苗及杂草拔除。生长到20d左右时进行定苗,苗距保持6-8cm。间苗除草后要覆土护根。

4、苗期管理

(1)温度、光照管理。辣椒苗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齐苗后苗床温度原则上要比齐苗前低3-5℃,即齐苗后4-5d,通过覆盖遮阳网、喷水等调控措施,使苗床温度适当降低,以防幼苗徒长。一般白天保持在23-25℃,夜间维持在15-17℃.4-5d后,苗床进行正常的温度管理,即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维持在15-20℃.辣椒光饱和点为3万勒克斯,光补偿点是1500勒克斯,在茄果类蔬菜中属于耐弱光蔬菜。夏季辣椒育苗,必须采用遮阳网遮荫育苗。遮阳网一般晴天上午9-10时盖上遮荫,下午4--5时揭去,让秧苗见光。阴天和夜间不需加盖遮阳网。

(2)肥水管理。辣椒苗期一般不需要追肥,定植前1周可追施一次“出嫁肥”,每667追施腐熟过滤后的稀粪水1000kg左右,浇粪后应及时喷清水冲洗秧苗,或用惠满丰液肥500倍液进行根外追肥。夏季高温,水分蒸发较快,应及时补水以满足辣椒苗正常生长需要。苗床缺水时,可用细孔喷水壶多次快速喷清水湿润床面。夏季浇水一般选择在清晨或晚上“天凉地凉”时进行为宜。下雨时,要及时盖好顶棚膜,严防雨水进入苗床造成苗床积水。

(3)苗期病虫害防治。辣椒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其中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可于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4)定植前炼苗。定植前5-7天要视苗情,及时追肥和喷药,做到带肥带药定植,以利辣椒定植后健壮生长。对于生长过旺的苗,可采取遮荫降温、控水等措施控制幼苗营养生长,同时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浸出液,以改善幼苗代谢状况,促进辣椒苗健壮生长。

5、定植

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定植前20-30d,必须清茬,前茬作物的病残体要全部清除出田,深耕晒。对于连作严重的田块要进行综合治理,可采取灌水、闷棚、高温、消毒等方法进行洗盐、消毒处理。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定植时期选择在8月底9月初,苗龄28-30d。由于定植时期气温较高,所以应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以后定植,以利辣椒苗活棵。定植行距为45cm,株距30cm,每667栽辣椒4000株左右。定植后每667用100g活性促根剂兑水1000kg左右作为定根水,每株约浇150-200g,促进辣椒早发新根。

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育过程中温度由高到低,辣椒生长的适宜气温、地温时间短。因此,秋冬茬辣椒栽培要求在9月份发好棵,霜降前坐好果,11月底前促进辣椒果实生长膨大,12月份以后主要是保温防冻保鲜,确保红辣椒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供应。

6、适时采收

红辣椒可根据市场情况,于12月中、下旬到翌年1月到2月份陆续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裴正录.辣椒大棚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7年第10期.

[2]李志仪,虎治科,赵波.亨利一号辣椒大棚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4期.

[3]沈火林,李东文.大棚辣椒栽培技术问答[M].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3).

[4]林维申.大棚青椒栽培技术[M]. 呼和浩特科学技术协会,2006(11).

作者简介:

姓 名:张震

出 生 年 月:1975年2月

性 别:女

籍 贯:辽宁省海城市

职 称:副高级农艺师

第3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有机白茶;栽培;田间管理

白茶又名野藤茶、藤茶、白茶饼,属于葡萄科,蛇葡萄的显齿蛇葡萄的多年的藤本植物,常绿灌木,叶互生,具短柄,叶形为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檄果扁球形,外有三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白茶以其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以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青睐。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保健古茶。

溧阳白茶氨基酸含量一般为6.8%,用有机肥培育的溧阳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10.6%,而普通绿茶的氨基酸含量在3.5%左右。溧阳有机白茶形如风羽,茎翠叶白,色如玉霜。其汤色鹅黄,甘甜清澈,香气馥郁。现将有机白茶栽培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采穗母树培育

白茶育苗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育苗技术,经试验表明,白茶采用茶籽育苗,其后代呈现性状变异,即没有春季阶段性返白的特性,采用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母本的特性,后代性状一致,繁殖系数高,成活率高。考虑到白茶的经济效益,目前,不设专用母本园,而是母本园与采摘园兼用。扦插时间一般在秋季9-10月,此时期插穗长根快,成苗率高、管理同期短,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白茶母树在春茶采摘后马上修剪,剪去蓬面鸡爪枝、细弱枝,修前深度以能长出粗壮枝梢为度,加强肥培管理,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增强新梢的分生能力。如果预计到扦插时插枝尚未形成驻芽,应在剪穗前10~15d进行打顶,人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长,促进其成熟。

二、园地选择与准备

园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足够水源,自然肥力水平高,坡度为25左右,pH值在4.5~6.5之间的微酸性沙质或轻粘质土壤。前作为烟草、麻类、蔬菜的园地不宜使用。在规划种植行时,安排好园区主、支干道互通,坡地茶园主干道要求是S型,不能直上直下,园区内沟渠想通,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成移动式喷、漏灌系统。应深翻土壤,缓坡地(坡度小于15)的开垦按“大弯中随形,小弯取直”的原则开垦,深度必须达到60cm左右。将石块置于行边作坝,做好梯田,梯田内低外高,主要防止水土流失。

三、移栽前准备

移栽前应平整土地,并在种植沟内施人基肥。施肥要遵循“重施基肥,适施追肥”的原则,以农家肥(腐熟)30T/hIn2为主,或.普钙1.5T或油菜饼肥1.5,将发酵好的农家肥油菜饼肥施入挖好的栽植沟内,先用表土覆盖,再填新土至沟口10cm处,整细土块。

四、移栽

移栽的最佳时期是在茶苗的上部处于休眠、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盛的时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和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移栽适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量较高的阴天和雨后初晴的傍晚移栽效果最佳,要避免在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移栽的小茶苗一般要求20cm以上,茎粗0.3cm以上,定植前先将茶苗用三炬灌金液或拌黄泥浆蘸根,保持根系原来的姿态,使根系舒展。茶苗放人定植沟后要边覆土边压紧,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不可上紧下松,及时浇足定根水(用三炬灌金液对水稀释)后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以利雨水渗入定植茶苗的根部。栽植深度为茶苗原土痕4cm左右。.一般茶园定植的行距为1.5m,株距为40~45cm,定植1棵/穴,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左右。移栽定植后应及时用稻草或绿肥覆盖行间,防旱防寒保苗。为减少水分蒸发,可进行第1次定剪,在离地15~20cm处剪去,保留6张叶片即可。

五、田间管理

1.修剪

幼龄茶树以定型修剪、培养树冠、扩大采摘面为目的,1年2次,目标是将树冠高度培养至60~80cm。每年在春茶前进行1次轻修剪,剪除“鸡爪枝”、“徒长枝”,促使茶芽整齐、粗壮、产量高。经过多次轻剪后,为扩大采摘面,一般采用弧形和平修剪2种方法进行深重修剪,促使枝条育芽能力继续提高。

2.施肥

施肥原则:有机茶园应遵循IFOAM的施肥原则,目前一般以有机肥、绿肥和生物肥料为主。

施肥方法:一般每年施肥3次,春(冬)、夏、秋各1次或按采摘轮次施肥,在春前(冬)、夏初、秋初各施1次,施肥深度为25cm72右。

施肥量:应根据茶树的树龄、施用肥料的品种质量、土壤的肥力来衡量用肥量。(1)生长期:1-2年树龄需氮量为100kg/hm,商品有机肥用量为25.7t/hm;3-4年树龄需氮量为180kg/hm,商品有机肥用量为46.3t/hm;(2)生产期:产量在3750kg/hm以下的茶园,产干茶7kg的需氮量为1kg,按现在有机白茶的产量1950kg/hm计算,需氮量为278kg/hm,商品有机肥的用量为71.5t/hm;(3)商品有机肥施用于茶园,其肥料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量状况,最根本的因素是土壤的生物量(SMB-C)。因此,有效地增加种植土壤的生物量,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保障。要求在茶园施肥的过程中注意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以确保土壤有足够的生物量。一年生茶树施生物肥600kg/hm+微生物菌剂80~100kg/hm;二至三年生茶树施生物肥600kg/hm+微生物菌剂100~150kg/hm;四至五年茶树施生物肥600kg/hm+微生物菌剂150~200kg/hm;成年采摘茶树施生物肥600kg/hm+微生物菌剂200~250kg/hm,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产量适当增加微生物菌剂使用量;生产茶园经过春梢萌发采收之后,树体内冬季所积累的养分大部分已被消耗。为保证茶树正常生长,春茶结束后要及时施肥。一般生产茶园要追施三炬微生物菌剂750kg/hm,在进行根部施肥的同事,还要进行根外施肥,尤其在6~8月干旱季节,根外施肥尤为重要。可选用有机液肥、氨基酸等进行叶面喷施,如喷施三炬优立生、三炬农作发等。

3.除草

茶园在春茶采收结束后,土壤板结严重,行间杂草开始迅猛生长,尤其在梅雨季节,杂草生长更快,不及时松土除草,会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因此,春茶采收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浅耕除草。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须采用人工除草。有机茶园宜套种绿肥:5月中下旬播种圆叶决明,到11月下旬冷空气来,霜打后圆叶决明地上部分枯萎死去;11月下旬开始播种白三叶,至次年的夏季,枯死的绿肥可以作为有机肥在每年深耕时施入茶园。

4.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冬耕可以将在表土中越冬的病虫深埋入土,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夏季伏耕,则可使土中病虫在高温曝晒下死亡。修剪直接去除危害芽梢嫩叶的病虫,如芽饼病、白星病、芽枯病、小绿叶蝉、等病虫。合理施肥,茶树在肥料不足的情况下,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病害,如白星病、芽枯病等病害,幼龄茶园在施肥时,氮、磷、钾肥配合使用,增施农家肥。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剂控制茶树病虫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防治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病毒“8010”防治茶毛虫,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园蚧。

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检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提高喷药效果。

参考文献

[1]骆耀平.茶树栽培学[H]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

[2]陈洪.优质茶树栽培与加工新技术[H],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第4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桑树栽培;桑园管理;发展历程;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S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38-01

金寨县是安徽省9个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产业的规模曾连续34年居全省之首,栽桑养蚕历史可溯及2 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20世纪初,就建立了笔架山甲种蚕科-🔥js1996注册登录和白沙河乙种蚕科-🔥js1996注册登录。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桑园分布发展历程

1956年以前的桑树,以田埂、地边、房前屋后零星分散栽植的乔木桑或高干桑为主。1956年以后,逐步推广成片高、中干桑,栽植密度一般为3 000~4 500株/hm2,实行粮桑间作。1973年县委书记倪学昌同志主导在山上做文章,在上码头大搞改梯栽桑20 hm2以上。此后在全县推广上码头经验,掀起改梯栽桑热潮。1973―1975年全县栽桑基本以改梯栽桑为主,采用先茶后桑的模式。1976年参观学习湖北罗田县“实生桑上马,无干桑当家”的经验,大力发展无干密植桑园。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推广长岭经验,实行“旱地一扫光,除了菜园全栽桑”。从此,桑园开始由山上转向山下,尤其是原青山区、燕子河区公路沿线的旱地和鸡口田、低产田几乎全部开辟为密植矮干规模桑园。部分乡村还发展了立体桑园。80年代中后期以后,全县栽桑主要以低干桑为主。1990年前后,66.67 hm2以上连片桑园23处,共计2 133.33 hm2,6.67 hm2以上成片桑园118处,共计1 733.33 hm2。1980年仅有桑园2 000 hm2之多,1990年发展到9 666.67 hm2, 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13万hm2。如白塔畈一号工地,66.67 hm2桑园连片。原两河乡,“八五”末已实现人均666.67 m2桑,年产蚕茧190 t。油坊店乡河口村也建起了20 hm2规模桑园。进入90年代中后期,全县出现挖桑毁桑现象,1994―1996年,尤其是青山、油坊店、长岭等乡镇新蚕区发展起来的成片规模桑园,一个冬天化为乌有。1997年统计,全县桑园较1995年减少40%。进入2000年以后,全县新老桑园更替基本持平,栽桑中更加强调新品种,推广育71-1,同时鼓励集中连片种植,其中2002年全县12个重点蚕桑乡镇和50个重点村规模栽桑1 398 hm2,其中长岭、燕子河和南溪等乡镇规模栽桑133.33 hm2以上。2002年全县有666.67 hm2桑园乡镇1个,333.33 hm2以上7个,6.67 hm2成片桑园104处。栽培模式也多以低干桑为主,并设立了基本桑园保护区,建立了蚕桑科技示范园。目前,以高产优质、低干桑栽培模式为代表的33.33 hm2南溪镇麻河蚕桑科技示范园成为金寨县桑园高效建设的样板。总之,栽桑几十年来,改高干稀植为矮干密植,改常规桑园为立体桑园,改分散粗放经营为相对集约规模经营,改重栽轻管为栽管并举[2]。

2桑树育苗嫁接发展历程

全县桑树大面积育苗自1987年金政[1987]39号下发后,提出“自育苗、自嫁接、自栽桑”方针。当年明确每个乡镇不得少于6.67 hm2,全县嫁接成活1 500万株。以后逐年沿续,时至今日,斑竹园等老蚕区依旧年年嫁接。槐树湾乡自2001年始,每年嫁接或调运嫁接体育71-1育苗。全县良种桑的繁育方法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产实生桑,无性繁殖产嫁接桑。解放前金寨县蚕农通常使用实生桑作桑苗种植,其播种方法简单,有条播、点播、撒播和直播等方法。金寨县桑籽的采集在4―6月,在树势强健的母株上选取健康成熟的桑葚,及时搓烂,放于水中漂去果肉、杂物和不成熟的浮籽。洗出的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金寨县桑籽的贮藏主要采取干燥贮藏法,把桑籽装进布袋,贮藏在以生石灰为干燥材料的大缸中密封后放置于阴凉干燥处。苗圃管理分4个时期,即出苗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和停止生长期,金寨县通常留苗45万株/hm2左右。无性繁殖采用嫁接、扦插、压条等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室内袋接法,基本是冬季嫁接,沙土培苗或就地移栽进行管理。1989年春季,进行了绿枝扦插,以后在槐树湾、双河等地进行,扦插成活率高达80%以上。主要是利用ABT生根粉进行湖桑的绿枝扦插育苗,而硬枝扦插使用少。绿枝扦插主要是用夏伐枝条进行扦插,在5月下旬春蚕5龄期进行。主要是在部分桑园缺株的地方用于补株,在燕子河、长岭、吴家店等老蚕区有所使用,一般利用采去春叶后的枝条夏压。

3桑树栽植发展历程

桑树在pH值4.5~9.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金寨县的土壤条件适合桑园的建立[3]。桑树的栽植包括桑苗的准备、栽植密度与形式、时期、栽植技术及栽后管理。全县20世纪90年代前以湖桑32号为主要品种,2000年以后以育71-1为主要品种。90年代以前一般栽植7 500~12 000株/hm2,2000年以后大力推广矮干密植桑园,栽桑1.5万~1.8万株/hm2,以冬栽为主,兼有春季栽桑。2001年出台新的高产桑园栽培模式,全部实行矮干密植栽培,树形主干高度25~30 cm,留3个二级支干,每个支干10个枝条,达15万条/hm2以上。树形养成实行摘心法,即栽桑当年5月桑树发条时进行摘心,确定二级支干,提早1年养成树形。方法采用当嫩条长至离地45 cm时即摘心,同时边生长边摘心,每个主干上留3个二级支干成拳,拇拳上留3~4个枝条,其余抹去,翌年离地50 cm左右进行夏伐、留拳,以后每年在此夏伐成实拳。新栽桑树一般提倡刷白以防止病虫害。桑树的一步成园也间或有所运用,鉴于金寨县地处山区黏性土较多,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是要在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定植时盖土易结壳,穗芽难以出土,应用竹片仔细拨弄盖土,使穗芽顺利出土。

4桑园管理发展历程

金寨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每年均要组织进行桑园管理检查评比,全县桑园管理水平东片好于西片,其中尤以燕子河区(镇)为最优。90年代后期以来,桑园管理有所松懈,重栽轻养情况较多[4]。全县桑园耕耘分冬耕、春耕和夏耕,以冬耕为主。桑园除草主要掌握“春除发芽草,夏除黄梅草,秋除开花草”,90年代以后,主要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进行除草,对桑园土壤保护有所影响。桑树的护理包括疏芽、摘心、剪梢、整枝等。全县疏芽春伐桑在春蚕5龄期进行,夏伐桑在夏蚕4~5龄进行,并利用疏芽叶养蚕。摘心在用桑前10 d左右将新梢上的嫩头摘去。剪梢一般在冬季霜降前后开展,全县东片剪梢水平好于西片,西片剪梢采取普遍重剪梢,严重影响翌年产叶量。金寨县在90年代以前,有部分桑园冬季进行束枝和春季解束,90年代中后期基本不再进行全县低产桑园改造,一般采用补缺加密的方法,即在缺株多的桑园里进行补栽,燕子河等地也有少数农户采取压条法补株。金寨县燕子河、斑竹园等地由于属高寒山区,受霜害冻害常引起桑园灾害。主要是霜害,产生倒春寒危害芽叶,在春季桑树萌芽后发生。2003年金寨县遭遇一场大倒春寒,造成全县桑叶大幅度减产减收。桑园管理中桑树病虫害防治,在90年代以前,主要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90年代以后,兼用药物防治。全县桑园害虫主要有桑尺蠖、桑象虫、金龟子、桑毛虫、桑螟、桑瘿蚊、桑天牛。药物防治一般选用灭蚕蝇500~800倍液或40%乐果1 000倍液。

5参考文献

[1] 廖荣成.金寨县桑蚕饲育技术的发展历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58-359.

[2] 廖荣成.金寨县桑蚕饲育技术的历史变革[J].北方蚕业,2010,31(2):66-67.

第5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马铃薯;棉花;夏萝卜;秋绿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S562;S631.1;S5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058-01

为提高经济效益,巩固棉花种植面积,适应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把结构调优,把农民调富,探索出“马铃薯—棉花—夏萝卜—秋绿豆”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上市早,比普通栽培的早20 d左右,售价高,5月下旬收获,平均单产33 t/hm2,批发价1.5元/kg,在茬马铃薯收入4.95万元/hm2;夏萝卜填补市场空缺变成抢手货,7月下旬分期采收上市,产量在19.5 t/hm2,批发价3元/kg,效益5.85万元/hm2;棉花不减产,2012年9月10日大田测产,加权平均单株有效小铃14.46个,大铃20.77个,叶絮0.96个,烂铃0.90个,当日花0.65个,总铃76.5万个/hm2,万桃以16.75 kg皮棉计算,单产皮棉1 281.375 kg/hm2,产值3.6万元/hm2左右;绿豆价格高,绿豆于10月20日收获脱粒产量达900 kg/hm2,市场价10元/kg计算,产值为9 000元/hm2,合计总产值15.3万元/hm2,扣除农本3.9万元/hm2,收入为11.4万元/hm2。该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把传统的棉麦套种改成不种麦子,冬季耕翻熟化,初春栽植马铃薯,适应了市场需求,马铃薯提早上市,夏萝卜填补了市场空缺,绿豆市场需求量大,故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又巩固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并且马铃薯的茎叶还是一种优质绿肥,绿豆具有根瘤固氮功能,能够达到土壤越种越肥的目的,保持了生态良性循环。现总结该模式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克新系列(脱毒);棉花品种为科棉6号(抗虫杂交棉);萝卜为夏抗40等耐高温品种,绿豆为生育期短的中绿系列。

2 株行距配置

上茬为白茬,冬前耕翻熟化,初春做成360 cm畦。每畦种3个组合6行马铃薯,宽、窄行配置,窄行距40 cm,株距20 cm,栽植密度为9万株/hm2(图1)。套栽3个等行棉花,行距120 cm,株距40 cm,栽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图2)。马铃薯收获后播种8行夏萝卜,株距16.7 cm,栽植密度为14.25万株/hm2,实收平均株距23.3 cm,栽植密度为10.5万株/hm2(图3)。萝卜收获后点播6个单行秋绿豆,行距40cm,株距16.7 cm,每穴3~4粒,有效苗数为45.0万~52.5万株/hm2(图4)。

3 种植时间

马铃薯于1月中旬选择排水性好、背风向阳菜园田做成133.3 cm宽(具体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的苗床,进行双膜催芽。阴雨天气和夜间加盖草帘。当芽长为2 cm左右时,于2月下旬进行移栽后覆盖地膜;苗长到4~5 cm时破膜放苗,苗根部的膜用细土填实,以防止漏气[1-2]。棉花于3月下旬用双膜育苗,4月底或5月上旬当苗长到3.5叶时先炼苗后进行地膜移栽。马铃薯在5月底收获后拾清薯行残余地膜,浅翻耧细后条播夏萝卜,萝卜在7月下旬分期上市后于7月底至8月5日之前点播秋绿豆,于10月底一次性收获。棉花拔杆后白茬过冬,明年春季再按照此模式种植。

4 培管措施

4.1 施足基肥

初春在大田耕翻前,将农家肥60~75 t/hm2、45%NPK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作为马铃薯和棉花的基肥,撒施入大田中耕翻耙匀肥土相融后做畦。当马铃薯茎杆长到16.7 cm左右高度时,薯块生长初期追施速效肥碳酸氢铵750 kg/hm2,作为薯块膨大肥。棉花移栽时,不需要再施基肥,于7月10日左右即花铃初期一次性开塘深施尿素600 kg/hm2作为花铃肥。马铃薯收获后施磷酸二铵600 kg/hm2浅翻整平耧细,条播夏萝卜。绿豆要施好临花肥,在扬花期一般追施尿素60~75 kg/hm2,在花荚期施磷肥450~600 kg/hm2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3 d[3-5]。

4.2 化调促壮

马铃薯现蕾前用15%多效唑525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细喷雾,控制茎叶生长,矮化植株。棉花分别在6月25日、7月10日和8月5日前后进行3次化调。第1、2次分别用缩节胺15 g/hm2和22.5 g/hm2;第3次用双白金1 500 mL/hm2分次进行化调,以防止棉花疯长,促其稳长稳发。当绿豆植株长时可以用矮壮素进行化控,以保证绿豆生长良好,为高产打下基础。

4.3 防治虫害

马铃薯和夏萝卜在种植时施48%毒死蜱颗粒剂45~60 kg/hm2防治地下害虫。棉花在移栽时,应该使用40%马拉松乳油1 000倍液对准马铃薯植株进行均匀喷雾,以达到防治大田盲蝽象的目的,同时还能兼治蚜虫;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分别用适当药剂防治3、4代盲蝽象与棉铃虫兼治伏蚜控制危害。绿豆种植过程中,要重点防治斜纹夜蛾、豆荚螟和田间杂草。

5 参考文献

[1] 孙春明.泰兴地区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2] 火文辉,朱维宁,贠谦吉,等.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7,31.

[3] 马经建.棉花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55-56.

第6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桑树;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05-02

桑树是一种多年生深根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在澜沧县各个乡(镇)均可以种植。但桑树生长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桑树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把桑树规划在最适宜的区域内集中连片种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培育优质高产桑园,生产优质高产桑叶,为养蚕获得优质高产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认真搞好桑园规划,择优合理布局

桑树种植密度大、树形矮、根系浅、生长快、长势旺、对土壤和肥水条件要求高。根据蚕桑产业向“交通沿线、村寨附近、好田好地”发展的原则,按照建设“万亩乡(镇)、千亩村、百亩组、万元户”的总体要求,认真搞好规划,择优合理布局,把桑树安排在最适宜的区域内集中连片种植,不搞遍地开花,使桑园种植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合理。严格把好桑园选择质量关,在地块安排上尽量选择寨子周围的水田、园圃地、台地、坡改梯地、平缓地种植桑树,严禁将桑树安排在陡坡地、瘦地上种植,每户桑农种植桑树3―5亩。

2 建立道路和排灌系统

在优质高产桑园规划设计时,要建立道路和排灌系统。一般大面积桑园的道路系统设置干路、支路和小路,小面积桑园只设支路和小路。大面积桑园的排灌系统设置干沟、支沟和畦沟,小面积桑园只设支沟和畦沟,做到桑园的排灌沟渠与种植沟相通,有利于灌溉和排水。

3 选用优良桑树品种

澜沧县桑树种植,一般第一年选择杂交桑进行定植,第二年进行桑树嫁接。根据四年的种桑经验,澜沧县桑树嫁接以选用农桑12号、农桑14号、女桑、育711等优良品种较好,上述品种树型好,树冠紧凑,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

4 平整土地,深耕土壤

平整土地,深耕土壤,可以减少表土和肥料流失,增厚耕作层,扩大根系伸展面和吸收面,是实现桑园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基础。因此,每年秋季或初冬大春作物收割后,要结合高产稳产农田地建设,将规划好的桑园改造成平地或台地,并及时深耕土壤一次,深度30―40cm。

5 开挖种植沟和施足底肥

桑园平整深耕后,按照预定的行距开挖种植沟。水田、肥地和平地行距1.2m,种植沟深宽为0.4m×0.4m,缓坡地和瘦地按等高环山开挖,行距1.1m,种植沟深宽为0.4m×0.4m。开挖种植沟时,由下往上开挖,先按标准挖好第一沟,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钙镁磷或三元复合肥100作底肥,然后把第二沟的表土和心土依次回入沟内,以此类推进行开挖种植沟。

6 适时定植桑苗

6.1 定植时间

根据澜沧县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桑树定植时间以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最好,移栽成活率高,最迟不得超过12月15日。

6.2 桑苗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的桑苗要求苗木新鲜、根系发达、苗干粗细适中、冬芽饱满、无病虫害。按桑苗的品种、大小进行分类,将过长的根茎剪去,根茎长各留20cm,然后把桑苗贮藏在荫凉的地方或假植在土壤中。定植前用20%的石灰浆浸泡苗根30min,清水冲洗后蘸泥浆移栽。

6.3 定植密度和定植方法

定植前,沿种植沟方向开挖深40cm、宽25cm的种植塘,水田、肥地和平地株行距0.4m×1.1 m,每亩定植1515株,缓坡地和瘦地株距0.35m×1.1 m,每亩定植1731株。种植塘挖好后,把选好的桑苗垂直放入种植塘的中央,根系自然舒展向下,不卷缩弯曲,一手扶住桑苗,另一手将细土回填到根部周围,轻提桑苗,用脚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再壅一层细土,壅土高度是根颈青黄交界处上方7―10cm,浇足定根水,做到苗正根直、土细、踏实、深浅一致。

6.4 栽后管理

桑苗定植后,遇到干旱d气,要挑水浇灌,确保桑苗正常成活,并注意检查桑苗成活情况,发现死苗缺塘时,及时补栽,保证全苗。

7 加强桑园管理

只有正确的栽植方法和良好的肥水管理条件,才会有高产稳产的桑园。目前澜沧县多数农户普遍存在“重栽、重养、不重管”的现象,导致亩产桑园蚕茧产量低,效益不显著。因此,必须加强桑园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排水、施肥、培养树形、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桑园优质高产。

7.1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促进新根生长,并具有抗旱、消除杂草和减少病虫害等作用。

7.1.1 中耕

一年可耕3次,分为春耕、夏耕、冬耕。

春耕: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结合施春肥进行,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深度为10―15cm。

夏耕:一般在春蚕上簇后结合施夏肥进行,主要是铲除杂草,深度为7―10cm。

冬耕: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结合施冬肥进行,深度为20―25cm,行间深耕,根部附近浅耕。

7.1.2 除草

桑园除草分为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全年应重点抓好春、夏、秋三季除草,做到春除过冬草、夏除黄梅草、秋除结籽草、桑园四季不见草。人工除草是最常用的除草方法,在杂草生长的关键时期,结合每次中耕进行铲除,一般选择晴d进行。

化学除草一般应掌握在养蚕前15d进行,常用的化学除草剂有10%草甘膦水剂和20%克芜踪水剂,每亩用10%草甘膦水剂500ml或20%克芜踪水剂100ml,对水30―45喷雾,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养蚕期间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7.2 水分管理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干旱或水涝,都会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会造成桑树死亡。因此,春季遇到干旱时,必须引水灌溉,确保桑树正常萌芽抽长新梢。雨季来临前和多雨时要注意疏通排水沟排水,防止桑园积水。

7.3 合理施肥

肥料是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桑园每年伐条和多次采叶,都要从土壤中吸取和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因此,必须采取施肥的办法,不断补充土壤中桑树生长所需的养分,才能维持桑园的高产稳产。桑园施肥分为春肥、夏肥、秋肥、冬肥。

7.3.1 春肥

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尿素20。施肥方法采用沟施或穴施,在桑树一侧离根部10―15cm处开挖一条宽20cm、深15cm的沟或挖一个深宽20cm的穴,将肥料施入沟内或穴内,回土填平。

7.3.2 夏肥

春蚕上簇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尿素30,施肥方法采取沟施或穴施。

7.3.3 秋肥

夏蚕上簇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尿素30,施肥方法采用沟施或穴施。

7.3.4 冬肥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结合冬耕进行施肥,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钙镁磷或三元复合肥100,施肥方法采用沟施。

8 搞好桑树嫁接

澜沧县种植的桑树多是杂交桑苗,侧枝多,生长出来的桑叶叶片薄小、产量低、质量差。只有通过对桑树进行嫁接,才能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因此,桑树嫁接是培育优质高产桑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桑树嫁接主要包括接穗选择、接穗采集、接穗贮藏、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内容。

8.1 接穗选择

选择品种纯度高、芽眼饱满、枝条充实、无病虫害、粗细适中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嫁接穗条。

8.2 接穗采集及数量

接穗采集时间应掌握在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进行,一般锯桩芽接法需要接穗40―50。

8.3 接穗贮藏方法

要求在背光避风、潮湿的地方贮藏,采用稻草贮藏法。方法是将接穗剪去顶稍,每10左右1捆,在地面上先垫一层稻草,把捆好的接穗平放在稻草上,然后再加盖一层稻草,浇上适量的水分,最后用一层薄膜覆盖起来。

8.4 嫁接时期

澜沧县一般选择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嫁接桑树,嫁接成活率高。

8.5 嫁接工具准备

嫁接工具主要准备锄头、大剪刀、小剪刀、嫁接刀、塑料薄膜等。

8.6 嫁接方法

澜沧县桑树嫁接一般采用锯桩芽接法。

8.6.1 砧木处理

将桑树(砧木)周围的表土掏至青黄交界以下3―4cm,选择青黄交界皮层光滑处锯断地上部分,先用小剪刀剪断露出的根系,再用嫁接刀将砧木皮层由下向上切一刀,长3cm,距离2cm左右再切一刀,长2.5cm,深达木质部,然后再用嫁接刀剥开皮层,幼树接1―3芽,粗大树接3―4芽。

8.6.2 削芽片

第一刀从选接芽削去叶痕突起部分和枝条表皮;第二刀在芽基下方1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第三刀在芽尖上方0.3cm处平切,用力推至第二刀切口,削出的芽片擦木不带木质,切片呈现三点一粒米,并保持削面清洁,不沾泥沙。

8.6.3 插芽片

要求随削随插,将芽片移至刀尖,削面对砧木的皮层插入木质部和皮层缝隙间,要插完削面,只微露芽尖或与锯面平行。

8.6.4 包扎

用宽7―10cm的塑料薄膜进行包扎,方法是用薄膜的一端盖住树桩,地膜由下向上顺一个方向环绕树桩包扎严密。

8.7 嫁接后的管理

8.7.1 壅土

包扎结束后,将露出的树根用细土壅围起来即可,壅土不能高于树根剪断面,与墒面平行。

8.7.2 排除接口积水

桑树嫁接后,遇到春雨时,要及时解开薄膜排出积水重新包扎。

8.7.3 破膜

嫁接后穗芽萌发展开时,将顶不破薄膜的芽逐一划开,以免造成接芽“烧死”,破膜应在傍晚进行。包扎薄膜一般在接穗生长到50cm左右时,用嫁接刀划开,并进行壅土。

8.7.4 补接

嫁接后,注意检查穗芽成活情况,发现穗芽死亡时,要及时用预备接穗补接。

8.7.5 摘除砧芽

桑树嫁接成活后,要及时摘除萌发的砧芽,以免造成砧芽与穗芽争夺养分,影响穗芽生长。

9 培养高产树形

桑树定植后,要根据其生理特性、品种特点、环境条件和树形养成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剪伐技术,人为控制桑树的自然生长状态,培养和维持一定树形,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

9.1 培养树形的目的

促使树形整齐,便于管理;减少花椹,集中养分;增加产量,提高叶质;促进生长,保持树势;减少病虫害,延长盛产年限。

9.2 培养树形的形式和剪伐形式

9.2.1 培养树形的形式

分为自然形和剪伐形两大类,在生产实践中主要以剪伐形为主。桑树修剪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剪的目的是养成一定的树形,养成健壮的骨干结构,使主枝干配置合理;第二阶段修剪的目的是维护和改善树形,保证桑树持续高产稳产。

9.2.2 剪伐形式

伐条形式一般分为春伐、夏伐和轮伐。根据澜沧县的气候及桑园管理特点,主要以春伐为主。

春伐

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进行,应选择在晴天伐条,在枝条基部剪伐,让潜伏芽萌发生长。

夏伐

在春蚕饲养进入4龄期时,边采叶边伐条,主要是伐去弱枝和过密枝,做到叶光条倒。

③轮伐

是当年进行春伐的桑园,次年改为夏伐。

9.2.3 疏芽

春伐或夏伐后,要及时分批疏去生长过多、过密、细弱的新梢,控制每亩留条数,使枝条分布均匀,养分集中,促进枝叶生长。疏芽的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多留、分布均匀”,一般分两次进行,当新稍长到7―10cm时,进行第一次疏芽,每株留芽10―12个;第二次疏芽结合春蚕或夏蚕大蚕期用叶,疏去三眼叶、弱枝和密枝,每株保留5―6个枝条。

9.3 培养低干有拳式树形的方法

第一年桑树定植后,在离地面15―20cm处剪去苗干(一般留2―3个芽),即为主干。发芽后培育2―3个新梢生长,将其余新梢疏除,当年养成粗壮枝干。

第二年在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进行桑树嫁接,接穗成活后将砧芽及时摘除,以免砧芽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接穗生长。

第三年在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进行春伐,一般在离枝条基部15―20cm处剪伐,养成枝干。

以后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在枝条基部同一部位剪伐,养成有一层枝干的有拳式低干桑。

10 及时防治病虫害

桑树病虫害很多,在澜沧县危害较大的虫害有红蜘蛛、桑蓟马、桑灰象虫、黄叶甲、金龟子、桑毛虫、小地老虎、金针虫等,病害有桑疫病、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等。对病虫害要高度重视,经常注意观察,掌握田间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应及时对症下药防治,防止蔓延危害。

10.1 农业防治

10.1.1 抓好冬季桑园管理

冬季束枝诱虫,摘除虫茧,剪除病枝,修除枯桩,深耕翻土,增施有机肥料,把桑树病虫害防治贯彻到桑园管理全过程,尽力控制害虫越冬基数。

10.1.2 加强生长期桑园管理

春季加强桑园巡视,人工捕捉野蚕、桑尺蠖;利用金龟子假死性,夜间捕杀金龟子;夏秋季及时锄草,清除夏伐枝条,修剪细弱枝、葡伏枝,不让病虫害有滋生场所。

10.2 化学防治

10.2.1 化学防治的方法

①春季桑树萌芽前后,是大多数桑树害虫开始活动期,这时应抓好“白条”虫防治,控制虫口密度,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对小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则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

②5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红蜘蛛、桑蓟马、桑灰象虫、黄叶甲、金龟子、桑毛虫等害虫危害盛期,对红蜘蛛、桑蓟马,可选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2次;对桑灰象虫、黄叶甲、金龟子、桑毛虫,则用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2次。

③8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桑疫病、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等病害盛发期,对桑疫病每亩可用土霉素80―120片,对水30―45或用200单位农用链霉素进行喷雾,每隔4―5d喷一次,连喷2次;对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则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次。

④晚秋蚕养殖结束以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全面喷雾桑园,防治“关门虫”,降低害虫越冬基数。

10.2.2 化学防治应注意的事项

①根据主要病虫害危害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措施,认真调查害虫的发生基数和病害的病情指数,掌握桑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确定最佳防治时间。

②针对以往年年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造成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引进桑保专用新农药,逐步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防治时间,选用农药品种,注意不同品种的农药交替使用,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第7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芦笋;设施栽培;技术研究;黟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82-02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学名石刁柏,系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高档蔬菜和保健食品。其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风味鲜美,有特殊的芳香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因其品味兼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称其芦笋,是因为主要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茎和竹笋,故我国现在已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美国、欧洲其消费量仅次于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排在第五位。芦笋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在我国市场也日益畅销,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经济作物。芦笋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很好,芦笋种子在播种后2~3a内形成鳞茎盘,每年春季,从鳞茎盘上部,抽出许多嫩茎,这就是通常食用的芦笋。芦笋的经济寿命很长,一般可达14~18a。

近年来,黟县引进芦笋这一新的蔬菜种类,开展试验栽培,进行技术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年育苗、栽植,第二年收益,3~4a产量达1 000~1 500kg/667m2,5a后进入丰产期,2 000kg以上/667m2,收益在1万~1.5万元。

1 园址选择与建园

1.1 园址选择 作为芦笋大棚栽培的园址,要求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而且最好土层深厚,沙壤性土壤,土壤PH值在微酸性到中性之间。

1.2 建园

1.2.1 大棚搭建 芦笋大棚栽培,选择6m宽的钢架大棚为宜,棚长30~50m,视地块而定。

1.2.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园时必须做好园区道路、排灌沟渠的设计建设,园内道路与棚的走向垂直,并确保水电配套到位。做到能排能灌,作业方便。

2 品种选择

芦笋品种很多,经过试种比较,在黟县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格兰德、2000-3、达宝力等。格兰德的优点:不易散头、散头率低、产量高,质地鲜嫩、品质好,抗病性好。

3 育苗

芦笋育苗几乎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在本地最好的还是春季3~4月播种育苗。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即浸种3昼夜,且每天将种子搓洗换水,浸种后洗净催芽4~5d。然后播种,一般454g芦笋种子播250m2,可移栽大田0.67hm2。

4 定植

4.1 定植园准备 在搭建好的大棚里,施足基肥,每667m2腐熟粪肥2~3t,加适量复合肥。然后耕翻做畦,畦宽1.2m,每棚4畦。

4.2 定植时间 育苗60~75d,苗长至30cm左右即可移栽。

4.3 定植技术 每畦栽1行,株距25~30cm,定植深度10~12cm。移栽时大小苗应分开栽植。定植后将苗剪留15~20cm,以利存活。栽后全园灌一遍定植水。栽植当年,做好肥水管理促其生长,不打顶,直至枯黄。第二年夏、秋即可有芦笋可采。

5 常年管理

主要包括采收、留苗、禾苗整理、土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及大棚管理等。

5.1 采收与留苗 栽后第二年,夏季即有芦笋采收,头一季采10~15d就要留苗,留苗30d左右,再采第二季约35d,然后留苗生长直至枯黄。

从第三年开始进入正常生产管理。越冬后一般2月上中旬就开始采春芦笋,一直采至4月中旬,然后留苗30~35d,至5月中下旬;再开始夏芦笋采收一直到7月中旬,然后拔除老苗留发新苗至8月中旬(25~30d),又开始秋芦笋的采收一直到10月中旬结束,然后再次留苗生长直到11月禾苗枯黄,拔除枯禾越冬。

芦笋的采后留苗,春后的那次每兜留新苗4~6根,夏后的那次老株拔除后每兜留新苗7~9根,留苗应选茎粗1.1~1.8cm的新笋,过细过粗的都不好,同时注意留苗的合理间距。

5.2 禾苗整理 主要内容是,在禾苗长至1.2m时进行摘心,控制徒长;将生长不良、枯黄的植株予以清除;对生长茂盛的植株进行必要的绑缚和吊绳,防止倒伏。

5.3 土肥水管理

5.3.1 土壤管理 结合肥水管理进行,做到有草及时清除。

5.3.2 施肥 越冬季施基肥1次,一般在11~12月清园时进行沟施,每667m2用腐熟粪肥1 500~2 000kg+复合肥100kg;生长季(2~10月)每月施肥1次,结合灌水进行,每次每667m2用复合肥+尿素20kg。

5.3.3 水分管理 基本要求,生长季每月2次,遇旱适当加密。注意芦笋喜潮怕渍的特点,既不能缺水,又不能形成渍涝,做到防病、高产。

5.4 病虫防治 主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茎枯病、褐腐病;斜纹夜蛾、金针虫、芦笋甲虫、蚜虫、红蜘蛛以及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等。

5.4.1 根腐病 重点是注意巡查,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将其掘出烧掉,对病株附近的土壤充分浇灌根消毒。在栽培上注意肥水管理,减少发病可能,要合理采笋,严防伤根。幼苗定植时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min,可减轻此病发生。防治上注意是用药剂灌根。防治药剂可选加瑞农、多宁、福美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5.4.2 茎枯病 注意芦笋地的排水,通风良好,注意土壤消毒、适时摘心,定植不要过深。防治在5~6月茎枯病发生初期每隔7~10d喷药1次;7~9月发病盛期(温度高、湿度大)5~7d喷药1次,喷药重点是下部茎秆的嫩茎部分,用药可选60%百泰750~1 500倍液或25%凯润2 000倍液或18.7%凯特(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0倍液。

5.4.3 褐斑病 此病多发于气温特别高的7月下旬至9月中旬。防治方法:是喷洒波尔多液,或用代森锌,或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喷治,效果都较好。

5.4.4 斜纹夜蛾 以幼虫群集啃食枝条后分散,逐渐吃光植株的拟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可用8%敌敌畏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1 500倍液,每l0d喷1次,连续数次。也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盆诱杀成虫,糖醋酒水比例3∶4∶1∶2。

5.4.5 金针虫 其幼虫在土壤中蛀食幼苗并钻人嫩茎以及地下茎危害,成虫有白天潜伏在土壤表层,夜间出来产卵的习性。可在春秋两季成虫活动最盛时,用50%的敌敌畏或敌百虫500g拌细土25~30kg撤于地面或锄入土壤表层。

5.4.6 芦笋甲虫 其成虫和幼虫均食害芦笋,春天危害幼茎,夏季以后危害茎叶。越冬时成虫隐藏于芦笋枯茎下或杂草堆下,次年出来危害,对产量影响最大。防治方法:采收时,收完全部的茎叶,然后对新长的幼苗喷药防治。

5.4.7 蚜虫 用吡虫啉或啶虫脒类喷治即可。

5.4.8 地下害虫 可在田间撒25%敌百虫粉加5倍细土做成的毒土;或用90%敌百虫的30倍液拌在麦款或豆饼上,撤在田间做毒饵;施肥时喷80%敌敌畏乳剂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第8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油菜;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

1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土壤及栽培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双低油菜优良品种,如华双3号、中双4号、皖油19号、皖油20号、秦油7号、油研七号、皖油18、皖油22、德油6号等。

2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1]。苗床的规格一般做成厢宽1.5m左右,沟深20cm左右。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尿素180~270kg/hm2或碳铵75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注意化肥不能直接与种子接触,以免造成肥害。播种前要晒种,晒2~3d,然后风选,除去瘪籽及杂草种子。

3适期播种

掌握好油菜的适期播种,对油菜的增产增收十分重要。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温暖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2],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播种过迟,温度低,冬前难以形成壮苗,也不利于安全越冬和春发。播种日期为淮南9月10~15日,淮北9月5~10日,具体播种日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

4适时移栽

适宜移栽期为10月中下旬。移栽时要求菜苗达到苗高20cm、绿叶6张、根颈粗0.6cm;同时要求无病虫,无高脚苗。应适时早栽,移栽过迟,气温低,活棵慢,冬前苗小、苗弱,难以安全越冬。移栽过早,冬前生长过旺,易受冻。坚持按拔大留小,剔除弱苗、杂苗的移栽原则,分级栽植。优质杂交油菜具有一次、二次分枝数多和个体发育优势强的特性,所以移栽时要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搭好高产的苗架。一般早茬、肥力高的田块,栽植密度16.5~22.5万株/hm2为宜,一般为行距35cm左右,株距18~20cm。

5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是保证全苗壮苗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间苗、定苗,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才能达到苗全苗壮,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3~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进行定苗。如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田块应适当推迟定苗,本着留壮苗,间病虫苗、小苗;留大苗,间密苗;留匀苗,间杂苗,保纯苗的原则进行。中耕能松土保墒,灭草增温,促进肥料分解,有利于根系发育,结合间苗、定苗浅锄,促根保壮苗;中耕有利于保温保墒、防冻防旱和安全越冬。在冬前需进行2次中耕,一次在活棵后,一次在越冬前,结合进行壅根培土;返青后进行1~2次中耕,消灭杂草,促使春发。

6水肥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区域应适期灌水,在越冬期间,封冻前需进行灌水,冻后也应及时灌水,可促进油菜根部与土壤结合,冬油菜喜水怕渍,耐肥,对磷肥反应敏感,苗期需要湿润的环境,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为70%~80%为宜。现蕾开花后需水增多,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各灌水1次,其中以盛花期最为重要[3]。有灌溉条件的视土壤墒情进行冬灌,旱地主要通过中耕、加覆地膜做好保墒工作。大田施肥一般分为补施基肥、普施腊肥、重施薹肥、巧施花肥。对基肥不足的田块,施尿素150~180kg/hm2或碳铵450~525kg/hm2,进行条施,施后覆土浇水。12月中下旬施肥,施尿素120~150kg/hm2或碳铵375~450kg/hm2。油菜现蕾后,施尿素150~225kg/hm2或碳铵450~600kg/hm2,施肥不宜太迟,量要适中。为了增花、增角、增粒重,防早衰、防病害可在初花期采用药肥混喷。用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入多菌灵杀菌剂对水750 kg/hm2喷施。

7病虫草害防治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见的油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菜根蝇、菜青虫和蚜虫等。防治方法应采取合理轮作、深耕灭草、适期播种等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在药剂防治上,可根据病虫害种类对症采取措施。当油菜霜霉病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油菜菌核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600~750kg,在油菜初花期喷雾,间隔7~10d后再喷1次。在蚜虫达到1~2头/株时可用乐果、氧化乐果、速灭杀丁等进行防治。稻茬油菜田间(尤其是免耕直播油菜田)草害严重,要抓好移栽前灭茬处理和苗期除草工作。移栽后,杂草三至五叶期用12.5%的盖草能乳油600~750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

8参考文献

[1] 贾浩波,王玉明,敖荣挂,等.优质饲用油菜种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34-35.

[2] 余步云,焦锦春,李翠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141,143.

第9篇: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俗称“牧草之王”,不仅产草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适口性好,各种畜禽均喜采食。无论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都是优质饲草,利用苜蓿调制干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下面将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市场上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种植前要先做引种示范试验,选择既高产又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如国内品种会宁苜蓿、国外进口的苜蓿王等。

2选择地块

苜蓿抗寒、抗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度15~20 ℃最适宜生长,高温高湿对苜蓿生长不利[1-2]。砂土、粘土地均可生长,连续积水1~2 d即大量死亡,因而要求地块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1 m以下,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ph值7~8)。

3播种前准备

(1)土壤处理。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入适量厩肥作底肥。酸性土壤应施300~600 kg/hm2石灰。深翻或深松25~30 cm,早春耙、耕、镇压,达到土质细碎,地面平整,苗床上虚下实。对于杂草较多的土壤,应在早春耙耱的同时,喷洒灭生性化学除草剂,如果在夏季播种,也可通过赤地中耕的办法除去土层中的杂草幼苗。

(2)种子处理。对于首次播种紫花苜蓿的地块,在土壤过于干旱或土温过高、土壤酸度过大等条件下,在播种前,对种子要接种根瘤菌[3]。

4播种

(1)播种期。春播、夏播均可。如春季土壤墒情良好或具备灌溉条件,当土壤温度达到5 ℃以上时,即可采取春季播种,如土壤墒情不好,长期处于干旱条件下,又不具备灌溉条件,可采用夏播。一般在6月,最迟不超过7月上旬,此时正值雨季,温度升高,有利于种子萌发和保苗。

(2)播种方法。采取条播的方式,施农家肥15 t/hm2或牧草专用肥225~300 kg/hm2,行距35~40 cm,开沟深度10~15 cm,先施肥后下种,播种量为7.5~9.0 kg/hm2(种子质量标准为:发芽率85%以上,纯净度95%以上),浅覆土1.0~1.5 cm,播后要轻度镇压。

5田间管理

(1)破除板结层。紫花苜蓿播种后至出苗前,如遇大雨,往往在土壤表层形成板结层,影响出苗或造成严重缺苗。用缺口耙或缺齿圆形镇压器轻度镇压,也可采用轻度灌溉的办法破除板结。

(2)防除田间杂草。紫花苜蓿苗期生长极为缓慢,容易受杂草危害。因此,苗期除草非常重要。如分枝期进行中耕除草或用化学除草剂灭除。常用的除草剂有茅草枯、扑草净等。

(3)灌溉与施肥。在严重干旱条件下,春季播种前,应透灌1次,待土壤持水量合适时再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在冬季草地结冻时灌水1次,以保证牧草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牧草返青后,应浇1次返青水,孕蕾期到开花期生长最快,需水量多,应灌水1次。每次收割后,应灌水1次[4]。

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但由于产量高,自土中吸收的养分远较一般作物和牧草高。土壤瘠薄,对产量影响甚大。因此,播前应施足基肥,可施有机肥15~30 t/hm2、过磷酸钙450~750 kg/hm2,翻地前施入。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第2年苜蓿返青后,应结合灌溉或降雨,施氮肥75 kg/hm2。草地建植后,每隔3年追施牧草专用肥1次,用量为150~225 kg/hm2。

(4)及时防治病虫害。草地建成后,要经常留心观察牧草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除。紫花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等。上述虫害均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

(5)中耕培土。培土是确保苜蓿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苜蓿地在每年越冬前,应认真进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应不少于2~3 cm。

6适时收割

紫花苜蓿最适收割期为孕蕾期到开花期,最后一次收割在霜前1个月,每次收割留茬高度要达到10 cm。牧草刈割时期应是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最高且对植株寿命无影响的时候。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第1朵花出现至1/10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阶段。此时刈割营养物质产量高,根部养分已积蓄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再生良好。刈割时期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青饲的宜早,制干草的可在盛花期刈割。作猪、禽饲料用的较作牛、羊饲料用的为早,作人工干草用的又较刈制普通干草的为早。

7参考文献

[1] 王新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试验[j].石河子科技,2010(2):4.

[2] 孙爱华,鲁鸿佩.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3):53-54.

XML 地图